《生命科学》 2004, (5): 316-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
|
1 实验室概况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生殖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为段恩奎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刘以训院士。学术委员会由我国生殖生物学界15位知名教授组成,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现有固定成员共25人,其中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3人、助理研究员和中级技术人员9人、其他人员2人。 2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今国际生殖生物学科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2.1 精卵发生、成熟和排放的调控机制。 2.2 受精的分子机理:(1) 探索精子、卵子相互识别与激活的分子机理;(2) 受精过程中信号转导。 2.3 胚胎植入的细胞与分子基础:(1) 植入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2) “植入窗口”启闭的调控机制;(3) 胚胎滋养层细胞侵入的分子机理。 2.4 生殖工程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1) 显微受精与动物克隆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2) DNA疫苗控制人类生育和有害动物的应用研究。 全室共设有7个研究组,它们是:性腺生物学研究组、生殖生理学研究组、受精生物学研究组、胚胎生物学研究组、分子生殖研究组、生殖免疫研究组和生殖工程研究组。 3 实验室承担的研究项目 实验室目前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有:“973”项目、“863”项目、攀登计划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4 主要科学研究成果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殖细胞发生、成熟和受精的相关基因和信号转导、排卵机理、胚胎着床分子机理和动物克隆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自1996年以来,实验室共获省、部级奖6项,其中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省部委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截至2003年底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26篇。仅2003年全室就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10。 2002年,实验室与山东曹县合作,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群体。2003年与新疆金牛公司合作,再次获得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群体,标志着该项技术的可重复性和逐步走向成熟。实验室与法国合作获得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大鼠,以我所为第二作者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了该项成果。 5 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大型公用仪器有: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Confocal),流式细胞仪,毛细管电泳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显微操作仪,显微光密度仪,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液闪仪,超速、高速离心机,冰冻切片机,核酸蛋白分析仪,光密度扫描仪等等。它们的运作状况良好。此外,尚有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所需的小型仪器,如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杂交炉等。 6 人才培养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生导师8位,硕士生导师2位。学科名称为生理学。自1996~2004年,授硕士学位17人,博士学位64人,出站博士后11人。2004年,在读博士后1人,博士生53人,硕博生7人。 7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及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科学分会的挂靠单位。自1996~2004年共举办国内学术交流会11次,国际学术交流会4次。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美国洛氏基金会21世纪生殖避孕网络中心之一。实验室与美国Florida大学、Wisconsin大学、英国Leicester大学、瑞典Umea大学、芬兰Oulu大学、澳大利亚脊椎动物生物控制中心及美国北卡大学生殖生物学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地区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中高级科研人员及博士生赴上述国家和地区访问和工作(时间一般为3个月﹑半年不等),同时也联合培养博士生。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19号 邮政编码: 100080 电 话: 010-82627593 010-62558112 010-62529326 传 真: 010-62529248 电子信箱: duane@panda.ioz.ac.cn sunqy@panda.ioz.ac.cn (王俊青 供稿)
|
|
|
|
|
|